Hero Circle Shape
Hero Moon Shape
Hero Right Shape
比特派官方网址首页|区块链公司是什么

比特派官方网址首页|区块链公司是什么

  • 作者: 比特派官方网址首页
  • 2024-03-15 19:51:05

很多区块链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 知乎

很多区块链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区块链价值很多区块链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比如百度百科上查到的介绍,某某区块链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金融、零售、生活等多场景区块链应用问题。 想问一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类似的场景能用得…显示全部 ​关注者66被浏览22,13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添加评论​分享​12 个回答默认排序寻觅觅JCCDex/ProjectFundingProposal​ 关注很多区块链公司做应用或者做平台的,应用和平台的某个重要环节使用了区块链,上链的数据具有区块链的一定特征,来增强自己的信用。假如私钥掌握在个人手里,那么资产只能个人使用,谁也不能越权,这样的数据、资产理论上更加有信用,大的一般靠大中心背书,中小企业就难说了,比如交易平台跑路,挪用等奇葩事件,后者就需要去中心交易(提供服务的给交易费)。也有些场景是数据上链,作为法律证据比一般证据真实性高,或者作为溯源等功能,假如说某领导让改数据,虽然数据改了,但是有记录。还有些激励的,假如说类似5G基站这种,门槛够低、列个规则,那么会发生什么变化?比如充电桩、高精度定位基站等,1、提供规则自动调动充电桩资源的建设(根据项目特性,有无准入等门槛)2、形成一个大的网络,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完善设施,3、参与者自带资源,可能获得长期利益,更加有积极性(也可能失败),4、未来更多的数据上链,可以有更多的交叉项目,拓展的更宽,穿透的更深。高精度定位基站+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基站+停车场、充电桩,以及各种在地图上编辑,实时更新的,各种爱好者类型地图、社交网络,前景非常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发布于 2020-09-06 11:46​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三岁这一路走来​ 关注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大有变革整个在线数字世界的气势和雄心。从2008 年“区块链之父”中本聪发表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至今的十余年间,全世界最聪明的学者、开发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上面,前赴后继地出现了各种致力于提高区块链系统性能的项目。区块链通过制定透明规则和计算,能够让使用者自证清白、构建信任,并保证任务的执行。不过,处于高速前进中的区块链技术却长期面临着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技术瓶颈。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区块链技术至今仍然无法在各领域内发挥出它的全部潜能。这里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也称“三元悖论”,指区块链网络模型无论采用哪种共识机制来决定新区块的生成方式,都无法同时兼顾性能、安全、去中心化这三项要求,只能满足其中两项而牺牲另外一项,最多三者取其二。去年12月,计算机网络顶级学术会议NSDI宣布录用由王嘉平博士及汪浩博士撰写的区块链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名为异步共识组Monoxide的区块链扩容方案,可以在由4.8万个全球节点组成的测试环境中,实现比比特币网络高出1000倍的每秒事务处理量,以及1000倍的状态内存容量,有望打破“不可能三角”这个长期困扰区块链性能的瓶颈。王嘉平博士原为微软总部雷德蒙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专注分布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以及用于机器学习的GPU集群等领域的研究,有数十项研究成果发表于ACM SIGGRAPH/ToG顶级国际期刊,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十项余项。他师从沈向洋博士(现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获得2009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是该年唯一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获奖者。王嘉平博士现任创新工场执行董事,投资方向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曾主导了对比特大陆的首轮机构投资,成为其首轮三大主要投资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论文的两名作者,王嘉平博士与汪浩博士均毕业于中国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计算所也是这篇论文的联合署名单位之一。未来,创新工场也将与中科院计算所展开更深入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一、中国区块链技术论文首次入选国际顶会这是在区块链领域,中国人入选国际顶级会议的第一篇文章。NSDI 全称Networked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是USENIX 旗下的旗舰会议之一,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领域久负盛名的顶级会议。与其他同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相比,NSDI 更加侧重于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注重系统的性能和伸缩性,大名鼎鼎的大数据系统Spark就曾发表在2012 年的NSDI 大会上面。一直以来,NSDI以重视文章质量著称,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每篇文章都要经过两轮总计六到八个审稿人审阅,之后还需经过程序委员会的讨论筛选。通常,每届会议录用20多篇论文,录取率仅在25%左右。NSDI 关注的研究课题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就属于这个领域。可是事实上,学术界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还是关注于中心化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里的理论挑战和实际工程问题,对应的大多是云计算行业和涉及大量计算任务的机器学习领域。此次,王嘉平博士与汪浩博士共同发表的论文《Monoxide: Scale Out Blockchain with Asynchronized Consensus Zones》闯入NSDI 2019,是国际主流学术界首次认可区块链扩容方案的相关研究,是该会议今年录取的唯一一篇与区块链相关的论文,也是中国入选区块链领域的第一篇文章,可谓是“中华之光”。二、打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瓶颈,意义堪比深度学习技术突破之于AI受到“不可能三角”的制约,早期的区块链网络通常是单链形式,为了兼顾安全性与去中心化,不得作出性能方面的牺牲——如果把区块链网络处理任务的进程,类比成人们去售票大厅购买车票的过程,那么单链区块链就可以看作是整个售票大厅只有一个售票窗口,所有前来买票的人全部要在这个窗口外排队,于是这个售票大厅的卖票速度可想而知,在单位时间内卖出的车票数目自然也不甚理想。而Monoxide模型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瓶颈,在满足安全、高性能和去中心化的三角特性前提下,尽量不引入额外的实体,不引入额外的机制。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用多链取代单链,换句话说,为售票大厅增设窗口。事实上,此前也有一些研究尝试多链模型,但是孤立工作,无法协同,无法真正发挥“多链”的潜能。可以理解为,售票大厅增设多个窗口,但是一个目的地仅对应一个窗口。也就是说,前来卖票的人在“不对口”的窗口无法成功买票,而是需要根据目的地去对应的窗口买票。这意味着,同一时间内,有些窗口前会排起长队,而有些窗口前可能空无一人,整个售票大厅在单位时间内卖出的车票数目仍然有限,卖票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Monoxide网络是一个并发的多链系统,每一个链称为"共识组",是其精髓所在。具体来讲,共识组是由多个同质的、功能上完全一致、地位上也完全平等,并逻辑上尽量隔离的独立共识系统的实例所构成,它们并行工作,分摊全网的吞吐、计算、存储的压力,分摊全网状态的维护工作。由于共识组之间完全并行、异步也无需锁定和同步,所以即便某一个共识组发生拥塞也不会干扰其它共识组的吞吐和出块。如此一来,在上面所描述的售票情景中,前来售票大厅买票的每一个人,无论在哪个窗口都可以直接买票,不同窗口的售票员会在后台协同发挥作用,使单位时间内卖出的车票数目最大化。反应在性能上面,区块链的吞吐量和容量将有大幅提升,即单位时间每个窗口卖出的票数与单位时间售票大厅容纳的人数明显增加。实验证明,Monoxide模型可以将一个现有的单链共识算法,横向扩展1000倍以上,从而使吞吐量提升1000倍以上,同时也将全网计算能力(CPU)提升2000倍以上,将状态表达的内存空间提升2000倍以上。理论上,横向扩展的倍数上限甚至能够达到10万量级。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王嘉平透露,2019年8月,Monoxide将上线测试网络,供开发者做技术评估。三、落地应用指日可待,将赋能金融支付、医疗卫生、智慧城市等实际场景一直以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都备受关注。由于这项技术在效率提升、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巨大潜能,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认识到区块链的力量并逐步尝试落地。而Monoxide异步共识组系统的提出,则让区块链技术向实际落地应用又迈进了一步。互联网发展至今,任何一个实实在在的在线应用,都是需要承载日常大量的访问和操作以及记录大量用户的状态和信息。这导致,任何一项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都要求区块链技术本身有能力承载这样的流量和用户体量。这就是为什么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性能对应用的切实落地至关重要。Monoxide异步共识组系统在丝毫没有牺牲去中心化特性实现了性能提升,每一个全节点的工作压力(带宽、计算、内存、磁盘IO)并没有伴随全网横向扩展提升而显著加大。如此一来,就能够保证让一台普通中档价位的电脑轻松地作为网络的一个全节点,通过普通家用宽带网络接入主网,为推进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进程作出重要贡献,意义重大。例如,过去在金融支付领域,受到货币兑换、手续办理等因素的制约,跨国支付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时间成本,难以高效完成。而在具有公开、不可篡改属性的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将得到保障,并且大幅提升系统的运转效率,降低业务成本,能够有效推动跨境支付在商业领域中的发展。同理,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清算、供应链管理、商品防伪溯源等领域也大有可为,甚至有机会带来颠覆式的改革。另外,在以海量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领域,区块链技术的潜能也有极大的施展空间。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和痛点之一,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的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点,不仅能够确保领域内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及私密性,还可以避免数据孤岛情况的发生。这种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为智慧城市、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发布于 2020-04-02 12:42​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 - 知乎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 - 知乎首发于无痕区块链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无痕掘金记个人成长,流量玩法,区块链研究,掘金案例区块链技术如今非常流行,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如何工作的,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用途呢?区块链最早出现在1991年,由一群研究人员用来给数字化文档打时间戳。以使得这些文档不能被篡改,看上去区块链技术就像一位公证人一样。然而这个技术自从那之后就没有再发挥其它作用,直到2009年一个叫中本聪的人采用区块链技术创造了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区块链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关系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数据库。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举个例子:比如说小明找大康借一百块钱,但大康怕他赖账,于是就找来村长做公证,并记录下这笔账,这个就叫中心化。但如果,你不找村长,直接拿个喇叭在村里大喊“我大康借给小明一百块钱!请大家记在账本里”,这个就叫去中心化。以前村长德高望重,掌握全村的账本,大家都把钱存在他这里,这是过去大家对中心化的信任。现在,大家都担心村长会偷偷挪用大家的钱,怎么办呢? 于是大家就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本账本,任何人之间转账都通过大喇叭发布消息,收到消息后,每个人都在自家的账本上记下这笔交易,这就叫去中心化。有了分布式账本,即使老孔或老周家的账本丢了也没关系,因为老朱、老杨等其他家都有账本。区块链有什么特点:去中心化: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它可以帮助点对点交易,因此,无论你是在交易还是交换资金,都无需第三方的批准。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开放性比较少被提到,但它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开放性是去中心化特性的保证之一。安全:不受任何人或实体的控制,数据在多台计算机上完整复制(分发),攻击者无单一的入口点。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不可篡改:信息通过密码学技术进行加密,一旦进入区块链,任何信息都无法更改。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区块链的匿名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但是区块链的匿名性也颇具争议,因为它在人们交易、隐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也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保护伞”。区块链应用领域金融领域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首先是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带来的优势。在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老王想给小张转一笔钱,他需要先通过中心机构银行的确认才能把钱转到小张手中,而在区块链网络中,老王不需要通过银行就能把钱转给小张,这不仅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交易的成本。目前火爆的defi,就是去中心化金融,虽然现在还在初始阶段,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但相比2017年的1-C-0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落地。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将物流和供应链行业带入现代化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通过降低整体成本并允许物流流程中的实体与更多的个体代理商合作,整个物流将会有全面的改进。这些效率的提高最终将导致在流程的每个阶段节省成本。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公共服务领域区块链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都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中心化特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可以用区块链来改造。比如,对于普通企业来说,往往最难的就是去政府部门办事,不但需要各种证明文件,而且还需要跑多个部门,不同的部门要求还不一样。主要原因就是原先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都是孤立的,彼此不共享,但如果都能在信息高度安全的基础上“上链”,数据实现共享,则办事人就能实现只需在一个部门内解决多数问题。因为所有办事流程交付给智能合约后,后面就可以自动处理并流转,所谓“一网通办”并不再是梦想。数字版权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记录,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为司法取证中的技术性保障。拿一首歌曲来说,如果原作人申请了该歌曲的版权,但是由于中心化机构存在存储不安全、不公开透明以及易被利益驱使的缺陷,版权可能被他人进行篡改,这样很可能损害了歌曲原创者的权益,而如果说该歌曲的数字信息及版权信息记录在了区块链上,借助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以及防篡改性等优势,就能很好地避免版权信息被恶意篡改的情况发生了。保险领域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既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触发理赔条件,实现保单自动理赔。未来区块链作为保险行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及工具,将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众多新兴技术融合,实现更多的保险行业创新应用,构建创新型、平台式的保险服务创新生态体系。在区块链的推动下,未来将出现开放保险。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将可改变传统保险业中的“信息孤岛”情况。另外,区块链未来也可提升保险互信、成就保险普惠。区块链的应用前景巨大,将彻底革新现有价值传递体系在民生的各个领域,未来在区块链都会应用的到,可以想象的是,当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用上了区块链,它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能解决很多当前令我们头疼的事儿。更多文章比特币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值钱,有什么价值新手如何购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详细教程编辑于 2023-03-24 21:26・IP 属地河南区块链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价值​赞同 165​​10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无痕区块链区块链知识科普,探索区块链新

区块链是什么概念,一文看懂区块链 - 知乎

区块链是什么概念,一文看懂区块链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区块链是什么概念,一文看懂区块链律柒合戎兴旺律师开创法律服务创新品牌“律七团”及“创昱合”。律七团讲解: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区块链”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什么是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这么解释,,很多人还是看不懂,那么小编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假设环境:假如你们家里有个账本,让你来记账。在以前,就是爸爸妈妈把工资交给你,让你记到账本上。中间万一你贪吃,想买点好吃的,可能账本上的记录会少十几块。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小编相信小时候大家可能都想从爸爸妈妈的口袋里拿点钱来花。用区块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用全家总动员的方式记账,上述说的问题就不会有了,因为你在记账,你爸爸也在记账,你妈妈也在记账,他们都能看到总账,你不能改,爸爸妈妈也不能改,这样想买烟抽的爸爸和想贪吃的你都没办法啦。也就是说,区块链这个分布式的数字账本记录了所有曾经发生并经过系统一致认可的交易每一个区块就是一个账本它不仅能记录交易信息还有更多功能2多功能的“区块链”它不仅可以记录每一笔交易,还可以通过编程来记录几乎所有对人类有价值的事物:出生和死亡证明、结婚证、所有权契据、学位证、财务账户、就医历史、保险理赔单、选票、食品来源以及任何其他可以用代码表示的事物。每个区块就像一个硬盘,把以上这些信息全部保存下来,再通过密码学技术进行加密。这些被保存的信息就无法被篡改。区块链系统每10分钟会检验期间产生的所有数据(比如交易记录以及该区块何时被编辑或创建的记录等),并将这些数据储存在一个新的区块上,这个区块会与前一个区块连接,从而形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都必须包含前一区块的相关信息才能生效。这么看来区块链拥有一些超强的技术特点3区块链的特点1、异常安全:不同于公司或政府机构拥有的集中化数据库,区块链不受任何人或实体的控制,数据在多台计算机上完整地复制(分发)。与集中式数据库不同,攻击者没有一个单一的入口点,数据的安全性更有保障。2、不可篡改性:一旦进入区块链,任何信息都无法更改,甚至管理员也无法修改此信息。一个东西一旦出现就再也没法改变,这种属性对于人类目前所处的可以更改、瞬息万变的网上世界而言意义重大。3、可访问: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轻松访问信息。4、无第三方: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它可以帮助点对点交易,因此,无论您是在交易还是交换资金,都无需第三方的批准。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多年运行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层技术,把比特币技术抽象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样的?1、数字身份很多人开各种证明时会遇到“证明我妈是我妈”的窘境,有了区块链,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原来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等等,需要一个中心节点,大家才能承认。一旦跨国,合同和证书可能就失效了,因为缺少全球性的中心节点。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的东西,当然也可以轻松证明 “我妈是我妈”。2、卫生保健简单说就是利用区块链建立有时间戳的通用记录存储库,进而达到不同数据库都可提取数据信息的目的。例如你去看病,不用换个医院就反复检查,也不用为报销医保反复折腾,可以节省时间和开销。3、旅行消费例如我们经常会用携程、美团等app来寻找并下单入住酒店和其他服务,各个平台从中获得提成。而区块链的应用正是除去中间商,并为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创建安全、分散的方式,以达到直接进行连接和交易的目的。4、更便捷的交易区块链可以让支付和交易变得更高效、更便捷。区块链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在满足某些条件时变为活动的智能合约,这意味着当交易双方同意满足其条件时,可以释放自动付款。5、严把产品质量关假如你买了一个苹果,在区块链技术下,你可以知道从果农的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过程。在这其中有政府的监管信息、有专业的检测数据、有企业的质量检验数据等等。智慧的供应链将使我们日常吃到的食物、用到的商品更加安全,让我们更加放心。6、产权保护艺术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区块链上,有人使用了他的作品,他就能立刻知道。相应的版税也会自动支付给创作者。区块链技术既保护了版权,也有助于创作者更好更直接地向消费者售卖自己的作品,而不再需要发行公司的协助。根据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德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银行内部都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话,大概每年能省下200亿美元的成本。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区块链”给传统金融领域。编辑于 2020-03-31 21:50​赞同 16​​1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区块链公司主要都在干嘛? - 知乎

区块链公司主要都在干嘛?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公司主要都在干嘛?关注者13被浏览11,57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9 个回答默认排序凤凰网区块链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区块链​ 关注谢邀。区块链起源于中本聪的比特币,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有人从金融会计的角度,把区块链技术看成是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薄,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延伸区块链,持续满足各种需求带来的数据录入需要。  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就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就是一个大账本。那么谁来记这个账本就变得很重要。目前就是谁的系统谁来记账,微信的账本就是腾讯在记,淘宝的账本就是阿里在记。但现在区块链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记账。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来进行记账,系统会评判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并将这段时间内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账本。这种方式,我们就称它为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它依靠密码学和数学巧妙的分布式算法,在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互联网上,无需借助任何第三方中心的介入就可以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 比特币点对点网络将所有的交易历史都存储在“区块链”中。区块链在持续延长,而且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走。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群分散的用户端节点,并由所有参与者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对所有比特币交易历史的记录。比特币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或 “区块”(block)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区块链接到前一个区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区块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  区块链在网络上是公开的,可以在每一个离线比特币钱包数据中查询。轻量级比特币钱包使用在线确认,即不会下载区块链数据到设备存储中。 数字货币容易被传统金融机构视做一种新的货币,但实际上其底层技术的意义和价值远远大于其货币属性。以比特币为例,一般意义上它被当作一种点对点形式的数字货币,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网络平台,这样一个网络平台依托的正是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是依靠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全球点对点网络平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也被称为Blockchain 1.0。区块链的起源  若要解释何谓区块、区块链,还得从1982年提出的拜占庭将军问题说起。  拜占庭位于如今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当时东罗马帝国国土辽阔,为了防御目的,因此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递消息。 在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需达成一致的共识,决定是否有赢的机会才去攻打敌人的阵营。但是,在军队内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敌军的间谍,左右将军们的决定又扰乱整体军队的秩序。在进行共识时,结果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在不受叛徒的影响下如何达成一致的协议,拜占庭问题就此形成。  拜占庭将军问题实际是对网络世界容许入侵体系的模型化。  拜占庭的忠实将军们要在叛徒存在且不抓出叛徒的情况下,使其决策形成一致。对应到通信世界中,人们要在容许一些捣乱或失效协议存在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后来,人们发现,区块和区块链可以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标志着上轮金融危机起点的雷曼兄弟倒闭后两周,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两个月后理论步入实践,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近年来,世界对比特币的态度起起落落,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是一个一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也称哈希算法)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一个区块与一个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区块链的特征  从区块链的形成过程看,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二是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三是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四是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  五是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发布于 2019-05-15 18:09​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风月无边解答区块链海外合规行、外汇收汇结汇账户、交易所牌照申请问题​ 关注区块链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本身是好的发展。怎么利用才是关键发布于 2019-05-15 11:10​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 知乎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生活调查类问题货币金融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关注者44,305被浏览13,197,71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11​56 条评论​分享​1,509 个回答默认排序maxdeath信息论博士,区块链博士后​ 关注更新在20191025之后,说一些新的关于区块链的发展:1,区块链的应用。首先先说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其实早就成熟了,都用不到区块链,因为区块链的目的是去中心化,而央行数字货币用不到这个。当然,采用区块链的央行数字货币技术也早就有了(参见RSCoin),这里面可能会在某些环节采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例如货币的发行仍旧是中心化的,但是流转中的管理和验证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到其他银行。同时,据我所知,官方早就有一个数字货币研究所在研究这个很久了。我在很早就写过,从大势上,货币的数字化是必然的,但这和比特币是两码事,看起来可能会更像支付宝。然后,现在facebook来了一出libra(请参见我关于libra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69941436),我觉得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次区块链的新闻,也推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libra本身只代表facebook的野心,目前来看,他们的野心很有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也许是这种野心和指明的技术方向让国家产生了紧迫感——因为就算现在libra的所有成员都退出得差不多了,libra本身也前途未卜,但是万一类似的框架被搭起来又吸引了其他的重量级成员加入,那么国家在这上面就失去了主导权。因此,根据最近的新闻,央行的数字货币应该已经非常接近了。但这点,并不足以突然让“区块链”成为国家战略,这里说的区块链,一定是包含数字货币之外的其他应用的。区块链最引人遐想的应用,无疑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用区块链来做一个“全球计算机”,然后,用“智能合约”来编写在这台全球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又被称为Dapp,即去中心化应用)。简单来说,这个全球计算机的好处在于,你可以把一切想要“去掉中间商赚差价”的事情,全都搬到这上面来做,而不需要依赖于某个大企业作为可信中心,例如银行或者互联网巨头。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见这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28930323然而,这种全球计算机的设想在这两年间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让人看不到短期的解决希望。于是,从这次区块链的新闻中透露出来的应用方向,“不可篡改”这个区块链的特点,以及它在存证、溯源、防伪、征信等方面的作用。这个,是目前在落地上做的最成熟,也是能够实打实地看出来区块链对比于传统中心化系统优势的应用。2,区块链技术这次战略中最主要提出的,是“要掌握区块链核心技术”,那么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呢?区块链相关技术有很多方面,我可以把它大致分成4类:1),共识算法;2),隐私保护技术和相应密码学技术;3),智能合约相关技术;4),面向应用相关技术。其中,前三者可以认为是底层,后两者是上层。1),其中,共识算法是区块链最核心,也是整个技术发展和学术界最热衷的领域:大量的公链项目都追求共识算法的创新,同时,大量的研究者也投身于这个领域,然而,大多在国外(我之前主要研究方向也是这个领域)。这点其实并不意外——众所周知,国内很少人愿意搞基础理论研究。但是共识算法中的涵盖面非常广,其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有许可和无许可,有许可共识算法要求所有参与节点的身份已知,主要采用类BFT算法。而无许可共识算法则允许任何节点只要达到某些条件就能进入,无需事先在任何系统中注册身份,而POW和后来衍生出的POS以及其他许多POx类算法都在此列。前者,多用于联盟链,而后者多用于公有链。其中,两者发展至今日,在速度和延迟上的差异已经不大了,归根结底的差别就是前面说的有无许可的差别。而无许可共识算法由于无许可的特性,又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激励机制”,比如比特币的挖矿,于是,又衍生出了“货币”。于是,就又衍生出许多非常有趣的方向,例如:ASIC矿机,链上治理,加密经济学等等。以上,哪些方向可能会被认为是这次战略中的“核心技术”呢?我个人更看好许可共识算法的相关技术,而且,这类共识算法也可能布上支付宝的道路,会摒弃很多意识形态方面的需求,追求速度更快,规模更大,使用更方便,更标准化。而非许可类的共识算法,则面临着更高的风险——首先,对于“币”这个事的政策并不明确;其次,在之前所说的应用方向上,公有链相对于联盟链并没有显著的优势。2),其实区块链技术本身采用的密码学技术并不高深也不复杂,无非是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这两个非常经典和简单的密码学工具而已。然而,由于区块链技术和密码学天生的契合性(大部分早期研究区块链的学者都来自于密码学领域),同时,由于“加密货币”这个词,即:cryptocurrency,(注:在英文中,这个词被用来指代所有类似于比特币之类的货币,而不是中文领域中常用的“数字货币”),导致大部分人都认为密码学天生和区块链是联系到一起的。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本身并用不到特别先进的密码学工具(当然,一些新的共识算法中采用了一些新的密码学工具)。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密码学挑战,是隐私保护技术,而其中,可能会用到的,包括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目前还在发展之中的密码学工具。这点,其实并不是区块链本身的需求,但又和区块链紧紧联系在一起——原因,还得说回之前区块链的性质和区块链的应用上:首先,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所有上链的数据必须通过所有节点的验证,然而,如果区块链得到了大规模应用,这就代表了所有的节点都会获取所有的数据。好吧,我们现在不信任中心,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心获取了我们所有的数据,而现在倒好,用了区块链去中心之后,所有人都可以获取我们所有的数据了。因此,如何在能够保证隐私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区块链带来的去中心化优势呢?这需要所有节点能够在不知道数据内容的情况下,还能够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例如:在不知道你是谁,具体有多少钱,你想要支出多少钱的情况下,验证你确实有一笔钱可以来完成这笔支出……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然而,实际上我们有一种密码学工具可以实现它——叫做零知识证明。然而,目前零知识证明尽管一直在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效率——我们有了一些高效的证明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很快地证明某个未知的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大,或者我们可以证明某个未知的值来自于某个集合。然而,这些高效的零知识证明,还不足以覆盖区块链的所有应用。因此,可想而知,这些新加密技术,尽管不是区块链技术中的必须品,却是区块链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必需品,所以一定是“核心技术”中的一部分。3),智能合约相关的技术,实际上包括语言,包括编译……这些,实际上相当于是当我们已经有了区块链作为底层之后,如何使用它的问题。在这上面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因为,其实目前在尝试的思路有几种:i,以太坊式的,高度自由的图灵完备的系统。然而问题是,写程序太容易出错了,而且出错的代价太大。ii,Hyperledger-fabric式的,高度模块化的系统,然而,极度复杂,复杂到想要采用HF的公司,要么放弃,要么花钱请IBM的人帮他们做。iii,Libra式的,专注于某项应用的系统,例如libra的move语言就明白地说了,我们不追求图灵完备,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更方便于实现各种金融场景的语言——这可能是个趋势,但是还没有经过足够的检验。这些方向,在目前的尝试还很少。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仍旧采用以太坊式的系统,或者加以改进。然而,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可能成为“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一旦区块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势必会诞生大量的需求、场景和用户,于是才会有充分的尝试和实现的平台。由此,可能会衍生出一个最适合区块链的语言和开发工具,而这个,会如同OS一样,成为一个新的世界范围内的标准。而从目前来看,在其他的区块链项目都在挣扎着寻求落地的时候,可能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土壤能够诞生出这样的标准。这大概就是把区块链作为国家战略的原因。4),应用相关的技术。其实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最大的技术难点并不在技术上。例如:区块链存证,如果我们做一条联盟链将相关各方作为共识节点然后把证据上链,那么,这个证据就是无法篡改的了。这道理大家都懂,然而问题在于:谁来做这个事呢?证据怎么数字化?怎么运行区块链?给出数据我的好处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谁掏钱?区块链目前落地最大的难点,在于其相比传统的中心化方案,除了在存证,溯源方面的一些场景下,找不到明显的优势,也就找不到可行的商业模式。于是,也就很难通过市场的方式推行出去,近两年币市的低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然而,这一切都会在国家的支持下产生变化,于是,就如同中国互联网产业从模仿学习国外到开始向外输出抖音一样,中国希望能在区块链领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尝试和场景。于是,在这些场景中,我们会积累相关的经验、技术和商业模式,从而将这种模式在出口到国外去,而这点,也会是区块链核心技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比特币是区块链,但是区块链并不是比特币。于是,在区块链的这个问题回答里,提到“矿工”,“挖矿”,“最长链”,“分叉”等等词的,其实都不准确。写一点上个月讲课的内容——个人觉得大部分的回答,包括google搜出来的或者wiki的,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区块链是个什么东西。因为讲比特币的人很多,懂比特币的人也很多,但是具体到区块链,现在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定义说什么是区块链,基本上所有的介绍里都是这样的: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或者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区块链。具体到什么是区块链的问题,目前没有看到很好的定义和介绍,更多的是大而化之地讲区块链的意义在哪里的空泛文章,要不然就是一水的矿工和挖矿。所以我来从纯理论角度说一下我个人对区块链的定义:1,区块链是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3,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来对于新增数据达成共识。具有以上三个性质的系统,就是区块链。1,区块链是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里的要点有两个:(1)分布式,(2)非安全环境。首先,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系统。所以,有一个中心服务器或者节点的,不是区块链。节点都是安全的,无恶意的,那这不是区块链。同理,从应用的角度讲,如果你的应用必须要使用中心节点(例如要用超级计算机做深度学习)或者没必要考虑节点不安全的情况(例如某个安全的工厂里的传感器),那么并不需要考虑区块链技术。至于后面的词“数据库”,目前大部分成熟的区块链都是数据库,例如比特币就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而账本其实就是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的格式,又可以分三种——1,数据是完全不相关的,只是达成的共识,没有有效无效之分;2,数据有某些逻辑结构,例如账本中,一笔交易实际上除了金额,还有输入和输出,连接到之前的交易,这些数据需要通过逻辑验证(例如交易中,节点需要验证输入的交易是否有效);3,数据拥有图灵完备的逻辑,而验证的时候需要通过节点使用算力运算,每笔交易可以有不同的输出和状态,每个节点要做的不仅仅是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和输入的正确性,还要根据交易里的逻辑读入数值,进行验算然后再验证结果。比特币的系统就是第二种,又叫分布式账本;以太坊是第三种。第三种可以支持智能合约。用比特币举例的话,1,它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2,它放在一个非安全的环境,它并不要求所有使用比特币的人都没有恶意。2,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这个是误解最多的部分,因为很多人一提到区块链就只觉得是这个。诚然,这部分很重要,而且确实区块链也因此得名,但这只是区块链的定义的一部分。这个部分的两个核心要点是:(1)密码学哈希函数,(2)非对称加密。两个都是密码学的基础概念,网上都有非常清晰的定义,我只简单说下:(密码学)哈希函数:一个函数Y=H(X),有如下性质:1,有X可以很容易算出Y;2,有Y不可能算出X;3,有Y不可能找到另一个X'使得H(X')=Y;3.5,如果X和X'相差很小,H(X)和H(X')则完全不相关。这东西主要用于验证信息完整性——在一个信息后面放上这个信息的哈希值,这个值很小,例如256bit,而且计算方便。收到信息之后收信人再算一遍哈希值,对比两者就知道这条信息是否被篡改过了。如果被篡改过,哪怕只有一bit,整个哈希值也会截然不同。而根据哈希函数的性质,没有人能够伪造出另一个消息具有同样的哈希值,也就是说篡改过的数据完全不可能通过哈希校验。非对称加密:这东西很好理解——对称加密就是有个密钥,可以理解成保险箱钥匙,你把消息加密变成密文,没有人能看懂这是啥,然后同一把钥匙解密成原来的消息。非对称加密就是有两把钥匙,一把叫公钥,一把叫私钥,用其中一把加密的话,只能用另一把解密,反之亦然。另一个重要的性质是,给你密文,明文和其中一把钥匙,你还是解不出来另一把钥匙是啥。原理基本上是基于一些困难数学问题,例如因数分解和离散对数,常用的有RSA,Diffie-Hellman和ECC(椭圆曲线),比特币用的是椭圆曲线。非对称加密除了和对称加密一样用于信息加密之外,还有另一个用途,就是身份验证。因为通常情况我们假设一对公私钥,公钥是公开的,而私钥只有本人有,于是一个人如果有对应的私钥,我们就可以认定他是本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数字签名——某个消息后面,发信人对这个消息做哈希运算,然后用私钥加密。接着收信人首先对消息进行哈希运算,接着用相应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再对比两个哈希值,如果相同,就代表这个消息是本人发出的而且没有被篡改过。以上是基础知识,至于区块链怎么实现的,很简单:交易(数据)写在区块里。第一个区块叫创世区块,写啥都行。从第二个区块开始,每个区块的第一部分有前一区块的哈希值。此外,区块里的每一笔交易(数据),都有发起人的数字签名来保证真实性和合法性。于是,先前区块里的任何数据都不可被篡改,原因见上。到这为止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弄个链啊?直接所有数据加个哈希值不就行了?因为——这个数据库并不是静止的啊。数据库的数据是会增加的,而每次增加的数据,就是一个区块,于是这些生成时间不同的区块,就以这种形式链在一起了。至于如何增加区块,就涉及到第三个部分——共识算法。3,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来对于新增数据达成共识。共识算法的目的,就是让所有节点对于新增区块达成共识,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要认可新增的区块。对于有中心的系统,这事很简单,中心说什么大家同意就好了,但是放到去中心化系统里,尤其是当有些节点有恶意的时候,这东西非常复杂,计算机科学里有个相应的问题,叫做“拜占庭将军问题”或者“拜占庭容错”(BFT)。有很多用Lamport给出的那个例子来讲BFT的东西,我在这里换一个角度。Lamport大神当年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斯坦福研究中心给NASA做项目,他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是考虑类似比特币的应用场景(整个互联网成千上万个用户),而是考虑特殊背景下的一个简单的系统——航天飞机的控制系统。如果有航空背景的同学可能知道,飞机有三套独立的控制系统,为什么呢?因为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完全不出故障,就算飞机控制系统的故障率已经极低了,还是有飞到一半这东西坏了的可能。于是我们可以弄两套独立的系统,同时坏掉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可是两套独立的系统还是不足以容下一个系统的错误——一架飞机迎面飞来,两套系统一个说要躲,一个说不躲,那到底是躲还是不躲呢?所以我们需要三台独立的系统,这样,如果有一个系统有故障了,还有两台能正常工作,能少数服从多数给出正确的结果。学过纠错码的同学对这个应该不陌生,这个系统的输出之间的汉明间距是3,所以可以纠正一位的错误。然而,对于航天飞机,在冷战的背景下,万一某个系统不是坏掉了,而是被敌人控制了呢?三套系统还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同于单纯只是坏掉的节点,恶意节点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来阻止整个系统达成共识。这个部分略复杂要讲的话要单开一帖,所以我们只说最简单的情况(无签名同步系统)。我们管三个系统叫ABC,正常工作流程是三个人每次得出结果就互相告诉一下,然后每个人选多数人同意的结果。这是个没有中央节点的分布式系统,也就是说三人不能聚在一起开个会啥的,仨人只能两两通信。这个时候,假设C有恶意,它的目标是破坏这个系统。于是,假设正确的读数是1,A和B都得出了1这个结果,这个时候C这个小婊砸告诉A说“我的结果是0,B也觉得是0”,同时打个电话跟B说“哎我觉得是0,A也这么说”,于是A和B就懵逼了。假设你是A,你听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B的答案,B说自己选了1,C说B选了0,可是A这个时候没法知道B和C谁才是那个骗了自己的小婊砸,因为如果B真的告诉A选了1然后告诉C是0,他听到的结果和现在是一模一样的。于是结论是,拜占庭容错,也就是需要容下一个恶意系统而非错误系统,需要4个独立系统。(当然,签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只是同步系统的情况,在异步系统里这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原因是正常节点的回答有延迟,而恶意节点可以不回复,所以,正常节点一方面要等另一个节点的回复,但是它又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回复因为对方有可能会有恶意,而在收到回复之前,它完全没法判断对方是正常节点还是恶意节点,这个问题叫异步BFT,也是BFT的最复杂的情况,这里不再做更多的解释,下文提到的BFT算法,其实都是异步BFT的算法)Lamport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有无数的算法被提出来,统称BFT(拜占庭容错)算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叫PBFT,然后由于最近区块链的热度,无数针对区块链应用场景优化过的BFT算法也涌现出来,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所有目前的BFT算法,都只能应用在小型网络里。原因很简单——因为BFT这个问题是设计给类似于航天飞机控制系统这样的场景的,早期的算法考虑的也主要是这种场景。PBFT论文里考虑的就是一个5个节点的系统。就算算上新提出的BFT算法,也最多应用在不超过100个节点的网络里。这个问题被搁置了很久,直到比特币的诞生——中本聪从某种意义上简化了这个问题,在比特币中,同样是共识问题,中本聪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奖励,他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考虑的是一个数字货币,也就是说共识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于是在这样的系统上,他提出了工作证明机制。所有挖矿,矿工,最长链,分叉等等等等,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说话是要有代价的,说真话是有好处的,说假话是要扣钱的……这就是目前两类共识算法的核心区别:BFT共识模型:恶意节点可以干任何事。比特币共识模型:模型中有公认的“价值”,每个节点说话都需要一定代价,诚实节点会受到奖励,而恶意节点由于只付出代价而收不到奖励,变相受到了惩罚。也就是说,BFT共识模型其实涵盖了比特币共识模型的场景,比特币共识其实放宽了BFT共识模型的限制。比特币共识对于BFT的优势在于,由于给恶意节点的能力做了限制,恶意节点所能造成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尤其是对于异步系统——BFT共识里恶意节点可以一直拒绝相应而诚实节点还需要一直等它(因为不知道它是不是恶意的),而对于比特币共识,随你便,你不响应就没有奖励可拿。于是,比特币共识算法可以应用于成千上万个节点,而且,任何人随时都可以加入,不需要预先在网络里注册自己的身份(而BFT算法里,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和身份都必须是已知的)。但比特币共识的缺陷在于,首先,得有个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放在比特币里这东西还行,以太坊的话现在可能也凑合,但是其他数字货币嘛……BFT共识有个严格的限定,就是恶意节点不能超过总数的1/3,然而其实比特币共识没有这样的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假定大部分节点都是理性的,是逐利的,也就是会采用最佳的策略来赚取最大的价值。所以,严格来说,自私挖矿这种行为在比特币共识里是允许的,而多数攻击,其实也算不上一种攻击,因为这些都没有突破比特币共识的框架——如果这个价值无限大,比特币共识是非常可靠的。然而这并不是事实,因为并不是每个虚拟货币都和比特币一样值钱,而在价值不高的情况下,比特币共识的前提就站不住脚了——当损失可能是几千上万块钱的时候,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是合理,但是如果损失就几分钱这个假设就相当扯淡了,事实上也发生过一个比特币矿池跑到另一个货币恶意挖矿搞垮对手的情况。此外,比特币共识是最长链共识,也就是说最长链-->大多数-->理性,于是分叉是允许的。于是导致了一些附带的问题,例如,如果网络有延迟,你怎么知道你手里那条链是整个网络里当前的最长链呢?于是,如果需要传输的数据多,那么延迟加大。延迟加大,那么越多的人手里的链并不是全网络的最长链。于是,全网络的最长链,就没法代表大多数。这就打破了比特币共识的根本,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区块频率是10分钟一块的原因。比特币目前有个著名的7币交易每秒的上限,而现在扩容闹得很厉害,以太坊的交易格式不同,也用了新的工作证明,想要改成权益证明,但这些都不本质。真正本质的是,在目前的网络条件下,如果适用全网的话,比特币共识的交易量基本上超不过100笔交易每秒这个量级。上面这几段有可能太深了,简单来说,BFT共识和比特币共识的区别可以这么理解:BFT共识:来,大家开个会讨论一下集思广益啊,讨论出大家都满意的结果为止。问题:开会的效率大家都懂,人越多越不容易出结果。只能用于少数节点,用于上千个节点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一天开一次人大的场景。比特币共识:你的诗念得不错,组织已经决定了,今天就你来当领导了,做得好有奖,做不好扣钱。问题:奖励几千块钱还好,奖励几分钱谁好好干?而区块链也就因此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类,很多人都听过什么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但是,如果你们以为这是根据应用区分的就大错特错,其实,这两种区块链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因为共识模型或者说算法不同——BFT算法没法应用于大量节点,所以用BFT算法的就没法做公有链。而比特币共识得有个价值体系,这东西去做私有链联盟链就很不靠谱,因为一个单纯逐利的人的假设还算靠谱,但是如果对象是公司的话,公司的利益就太复杂了,不能简单认为他们只追逐区块链上那点价值。1,公有链,以比特币,以太坊和所有虚拟货币为代表,都采用比特币共识,共识算法基本上都采用工作证明机制,也就是挖矿那些,这种机制其他回答里已经讲得够清楚了,就略过。工作证明一切都好,除了费电……费多少电呢?差不多和一个百万人级别的城市那么多。此外以太坊的创始人特别喜欢权益证明,似乎很快要小范围投入使用(100个区块里一个用权益证明)。但是目前为止,大家对这东西的可靠性还持观望态度。2,私有链和联盟链。以IBM的hyperledger-fabric,以及一大堆其他的类似于tendermint,甚至R3 corda和ripple为代表,都用BFT共识。其实这方面的应用已经很多了,问题是,1,目前基本上所有应用给人的感觉都还是为了做区块链而区块链,真的觉得这东西好到不可或缺的应用还基本没有。2,由于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其实很多场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值得怀疑,这点经常被被公有链的支持者诟病。嘛,以上就是个人定义的区块链了,顺带概述一下现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之所以写这个帖子,就是因为发现明明是问区块链的问题,所有人都在讲比特币,都在讲挖矿,都在讲工作证明……工作证明不能说过时,也的确是现在公有链唯一可靠的共识算法,但是这东西确实是业界除了比特币死忠之外谁都不想要的东西好吗……编辑于 2019-10-28 14:29​赞同 4826​​25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盗盗狂热追随者...​ 关注友情提醒:比特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但是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全篇基于比特币底层区块链技术讲述,所以,部分模型可能不适用于以太坊等。另外,由于文章采用了一定的抽象、类举的叙事方式,中间或多或少有些地方会跟区块链底层严谨的技术实现有出入,如果让你觉得困惑,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或者私信我一起探讨。最后,也是受限于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这篇文章会随着我对区块链更深入认识后,随时进行修订,最后更新时间可参考该回答下方的时间戳。另外,作为一篇科普性文章,大家可以随意转载,注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即可,无需再单独私信询问。---首先不要把区块链想的过于高深,他是一个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够协同运转的数据库存储系统,区别于传统数据库运作——读写权限掌握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权手上(中心化的特征),区块链认为,任何有能力架设服务器节点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来自全球各地的掘金者在当地部署了自己的节点,并连接到区块链网络中,成为这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旦加入,该节点享有同其他所有节点完全一样的权利与义务(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与此同时,对于在区块链上开展服务的人,可以往这个系统中的任意的节点进行读写操作,最后全世界所有节点会根据某种机制的完成一次又依次的同步,从而实现在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数据完全一致。 上图中,高亮的点就是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一个个节点;而这些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为了更简单的阐述那篇文章所构建的世界观,文中所讨论的节点全部粗暴的理解为官方参考实现节点,即最标准的一种节点类型,这些节点不仅可以参与挖矿共识、还可以数据存储和数据点对点传递;不涉及其他复杂的节点类型。关于节点的分类,可以阅读我的专栏文章《区块链节点与钱包的分类、边际和使命,看这篇文章就足够了》# 问题的由来我们反复提到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确实,「去中心化」在区块链世界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多模型(比如账本的维护、货币的发行、时间戳的设计、网络的维护、节点间的竞争等等等等)的设计都依赖于这个中心思想,那到底什么是去中心化呢?在解释真正去中心化之前,我们还是先简单了解下什么是中心化吧。中心化?回忆一下你在网上购买一本书的流程:第一步,你下单并把钱打给支付宝;第二步,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可以发货了;第三步,卖家收到支付宝通知之后给你发货;第四步,你收到书之后,觉得满意,在支付宝上选择确认收货;第五步,支付宝收到通知,把款项打给卖家。流程结束。你会发现,虽然你是在跟卖家做交易,但是,所有的关键流程都是在跟支付宝打交道。这样的好处在于: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卖家和买家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寻求帮助,让支付宝做出仲裁。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基于中心化思维构建的交易模型,它的价值显著,就是建立权威,通过权威背书来获得多方的信任,同时依赖权威方背后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确保数据的可靠安全。你一定会摆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脸 ⊙.⊙?——“通过权威背书来获得多方的信任,同时依赖权威方背后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确保数据的可靠安全”,真的可以嘛?!假如说,支付宝程序发生重大BUG,导致一段时间内的转账记录全部丢失,或者更彻底一点,支付宝的服务器被ISIS恐怖组织的一个导弹全部炸毁了。而我刚刚转出去的100元找谁说理去,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刀殂上的鱼肉;支付宝有良心,会勉为其难承认你刚刚转账的事实,但他不承认你也没辙,因为确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笔转账是否真实存在。上述就是中心化最大的弊端——过分依赖中心和权威,也就意味着逐渐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去中心化?那么去中心化的形态是什么样子呢?还是拿刚才那个例子继续,我们构建一个极简的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看看我们是如何在网络上从不认识的卖家手里买到一本书的。第一步,你下单并把钱打给卖家;第二步,你将这条转账信息记录在自己账本上;第三步,你将这条转账信息广播出去;第四步,卖家和支付宝在收到你的转账信息之后,在他们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第五步,卖家发货,同时将发货的事实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第六步,卖家把这条事实记录广播出去;第七步,你和支付宝收到这条事实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第八步,你收到书籍。至此,交易流程走完。刚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在这个体系下就比较难发生,因为所有人的账本上都有着完全一样的交易记录,支付宝的账本服务器坏了,对不起卖家的账本还存在,我的账本还存在;这些都是这笔交易真实发生的铁证。当然,在这套极简的交易系统中,你已经发现了诸多漏洞和不理解,比如说三方当中有一个是坏人,他故意记录了对他更有利的转账信息怎么办;又比如说消息在传递过程中被黑客篡改了怎么办等等等等。这在以往的计算机概论或者计算机网络书本上中可能都有提及到——“类两军”和“拜占庭将军”问题。这里就不打算赘述,因为暂时跟主线不相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Google或者百度一下,你只需要知道,在我们下面即将展开讲到的区块链系统中,通过巧妙的设计,足以解决上述存在的BUG。既然话已说到这份上,相信了解一点技术、特别是有运维背景的同学大概能够从极简交易系统中窥视到了更多区块链的一些影子——分布式存储,通过多地备份,制造数据冗余让所有人都有能力都去维护共同一份数据库让所有人都有能力彼此监督维护数据库的行为在我看来,你猜测的基本上没错。其实这些就是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东西,外人看起来高大上、深不可测,但探究其根本发现就是这么简单和淳朴。当然,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很多很多细枝末节的技术需要重构。如果你差不多认同上面的观点,那我们应该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分布式部署肯定是构建去中心化网络理所当然的解决方向——通过P2P协议将全世界所有节点计算机彼此相互连接,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以巧妙的机制,通过节点之间的交易数据同步来保证全球计算机节点的数据共享和一致。哈哈,说的轻巧,“交易数据这么重要的东西,在一个完全不信任的P2P网络节点中以一种错综复杂的方式传递,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谁来保证,如果说互相监督,他们到底怎么做到?”好了,不卖关子了,下面让我们围绕这个最最最最直接的问题开始进入到真正区块链的世界,抽丝剥茧看看它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稳定运转。# 从全球节点到交易数据这张图的制作的意义为的是帮助你在宏观上先快速理解区块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名词以及他们的层级关系。同时,文章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思路也大抵上也会按照:首先,将区块作为最小单位体,讲述极简区块链系统是如何运转的;接着,进入到比区块更小单位体——交易记录,理解区块链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最后,将所有知识点柔和在一起,重回到区块和区块链,完整讲述整个工作流程。希望你在这个引导和结构下有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体验。Let's go~# 区块,混沌世界的起源既然已经达成共识,所以,我们事先构建好了一个去中心化的P2P网络;同时,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听起来更轻松,我先粗暴的规定在这个极简的区块链系统里,每十分钟有且仅产生一笔交易。故事继续,在节点的视野里,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建立在自己平行宇宙世界的神奇区块(你可以将区块想象为一个盒子),这个区块里放着一些数字货币以及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那唯一一笔交易信息,比如说——“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当然,这段信息肯定是被加密处理过的,为的就是保证只有小A和小B(通过他们手上的钥匙)才有能力解读里面真正的内容。这个神奇的区块被创造出来之后,很快被埋在了地底下,至于埋在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所以需要所有计算机节点一起参与进来掘地三尺后才有可能找到(找到一个有效的工作量证明)。显然,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成果随机的事件。但是呢,对于计算机节点来说,一旦从地底下挖出这个区块,他将获得区块内价值不菲的数字货币,以及“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过程中小A所支付的小费。同时,对于这个节点来说,也只有他才有权利真正记录小纸条里的内容,这是一份荣耀,而其他节点相当于只能使用它的复制品,一个已经没有数字货币加持的副本。当然这个神奇的区块还有一些其他很特别的地方,后面我们会再细细聊。为了更好的描述,我们将计算机节点从地底下挖出区块的过程叫做「挖矿」,刚才说了,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运气成分较多、但收益丰厚的事儿。过了一会儿,来自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一个节点突然跳出来很兴奋的说:“ 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 。虽然此刻张衡路节点已经拿到了数字货币,但对于其他计算机节点来说,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利益瓜葛,他们不会选择默认相信张衡路节点所说的话;基于陌生节点彼此不信任的原则,他们拿过张衡路节点所谓挖到的区块(副本),开始校验区块内的小纸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等等。在区块链世界里,节点们正是通过校验小纸条信息的准确性,或间接或直接判断成功挖出区块的节点是否撒谎。(如何定义小纸条信息真实有效,后面会讲解,这里暂不做赘述)。在校验过程中,各个节点们会直接通过下面两个行为表达自己对张衡路节点的认同(准确无误)和态度:停止已经进行了一半甚至99.99%的挖矿进程;将张衡路节点成功挖出的区块(副本)追加到自己区块链的末尾。你可以稍微有点困惑:停止可能已经执行了99.99%的挖矿行为,那之前99.99%的工作不是就白做了嘛?!然后,区块链的末尾又是个什么鬼东西?对于第一个困惑。我想说,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便工作做了99.99%,那也得放弃,这99.99%的工作劳苦几乎可以视为无用功,绝对的伤财劳众。第二个困惑,区块链和区块链的末尾是什么鬼?这里因为事先并没有讲清楚,但是你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区块是周期性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被挖出来,一个计算机节点可能事先已经执行了N次“从别人手上拿过区块 -> 校验小纸条有效性”的流程,肯定在自己的节点上早已经存放了N个区块,这些区块会按照时间顺序整齐的一字排列成为一个链状。没错,这个链条,就是你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区块链。如果你还是不能够理解,没关系,文章后面还会有很多次机会深入研究。# 走进区块内,探索消息的本质上面我们构建了一个最简单的区块链世界的模型,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轻松掌握了。但是别骄傲也别着急,这还只是一些皮毛中的皮毛,坐好,下面我们准备开车了。前面我们说到“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神奇的区块,这个区块里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这唯一一笔交易信息”。显然,十分钟内产生的交易肯定远不止一条,可能是上万条,这上万条数据在区块链世界是如何组织和处理的呢?另外,为什么在纸条上记录的只是某一次的交易信息,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余额?余额好像更符合我们现实世界的理解才对。既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现在我们就把视线暂时从“区块”、“区块链”这些看起来似乎较大实体的物质中移开,进入到区块内更微观的世界里一探究竟,看看小纸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产生以及它终其一生的使命:发起交易的时候,发起人会收到一张小纸条,他需要将交易记录比如说“盗盗转账给张三40元”写在纸上。说来也神奇,当写完的那一刹那,在小纸条的背面会自动将这段交易记录格式化成至少包含了“输入值”和“输出值”这两个重要字段;“输入值”用于记录数字货币的有效来源,“输出值”记录着数字货币发往的对象。刚刚创建的小纸条立马被标记成为“未确认”的小纸条。从地下成功挖出区块并最终连接到区块链里的小纸条一开始会被标记为“有效”。若这条有效的小纸条作为其他交易的输入值被使用,那么,这个有效的小纸条很快会被标记为“无效”。因为各种原因,区块从链上断开、丢弃,曾经这个区块内被标记为“有效”的小纸条会被重新标记为“未确认”。区块链里面没有账户余额的概念,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获知你数字钱包里的余额。上面的1、2、3仅仅作为结论一开始强行灌输给你的知识点,其中有几个描述可能会有点绕,让你觉得云里雾里,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立刻、马上就开始会细说里面的细枝末节。上图,是区块内,盗盗在一张小纸条上记录下的交易信息,后被格式化的呈现上图就是从无数打包进区块内的小纸条中,抽取出来的一张,以及它最终被格式化后的缩影。单看右侧的图可能很容易产生误会,虽然看起来有多行,但实际上就是“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这一条交易数据另外的一种呈现形态。因为区块链世界里面这么规定,每一条交易记录,必须有能力追溯到交易发起者 发起这笔交易、其中所涉及金额的上一笔全部交易信息;即这笔钱从何而来的问题。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通过建立交易链、和通过交易链上的可溯源性间接保证数据安全和有效。我们继续看,在区块链世界里,我们是如何仅通过“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 这条交易信息完成转账流程的。其实跟现实中你在路边买一个包子的流程大抵上相同。第一步:判断是否有足够的余额完成交易这里我们再一次重申,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世界里是没有余额的概念(以太坊的底层区块链有余额概念),余额是通过简单数字的加减最终获得,你拥有所谓的数字货币实际上是因为你拥一条交易记录,即 “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这里,我们还是拿这条记录说事:追溯“输出值”是“盗盗”相关的全部有效交易记录作为,对有效交易中的数字进行简单求和,判断是否大于等于40,如果确实大于等于,则将这些有效的交易记录合并形成一条新的交易记录(如下图)。如果小于40,其实可以不需要再继续往下探讨。就上图的例子,我们追溯到曾经转账给盗盗的有效交易记录有“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我们需要将这三条交易记录合并成一条更复杂描述的交易记录,即 “( 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 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 ) 转账给张三40 btc ”第二步:判断是否需要找零对追溯到的有效交易数字求和,如果发现大于需要支付的金额,需要将多出的数字重新支付给自己,相当于找零。对应生成了一条全新的交易记录(如下图)。就上图例子来说,我们最后合并成的交易记录 “( 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 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 + 盗盗转账给盗盗15 btc ) 转账给张三40 btc ” 事实上等同于“盗盗转账给张三40 btc”。其中“盗盗转账给盗盗15 btc”就可以理解找零。第三步:发出去,让全球节点认同和备份小纸条这条内部重新处理过的复杂交易记录被塞进区块,埋到地下,等待节点挖出来,一旦区块被挖矿成功,并且该区块最终被连在了区块链的主链上。张三将最终拥有了这条交易记录,而先前的“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小C转账给盗盗25 btc”都将被视为已经使用过的交易记录——从此被贴上“无效”的标签,意味着这些交易记录将永远不会再被追溯到。我们最后一次重申,只是希望让你加深印象:拥有数字货币=拥有交易记录!通过设计巧妙的精巧密码学保证数据安全记录着交易信息的小纸条借助区块这个载体,在分布式的网络中以不同的轨迹错综复杂的传递,我们前面说了,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而不是你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货币。所以这个过程就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接受到的这条交易记录在传输过程没有被其他人所篡改接受到的这条交易记录确实是由发起交易的人所创造在这里,我们需要事先引入两个知识点,可能稍微有点难消化,但都是计算机领域较为成熟的和基础的概念。第一个知识点:SHA256()函数。你只需要知道,任意长度的字符串、甚至文件体本身经过SHA256函数工厂的加工,都会输出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同时,输入的字符串或者文件稍微做一丢丢的改动,SHA256() 函数给出的输出结果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注意,SHA256()函数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使用。上图,仅仅一个小数点的变化,输出的结果已经翻天覆地第二个知识点:非对称加密。你也只需要了解,任何人手里都有两把钥匙,其中一把只有自己知道,叫做“私钥”,以及一把可以公布于众,叫做“公钥”;通过私钥加密的信息,必须通过公钥才能解密,连自己的私钥也无解。公钥可以通过私钥生成多把。有了这些知识点的加持,上面两个问题开始变得有解。下面我们来看下内部是如何扭转和工作的吧,这里拿“小A 转账给了小B 100元钱” 举例: 第一步:小A会先用SHA256函数对自己的小纸条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就等价于这张小纸条。第二步:小A使用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一把私钥,对上面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进行再加密,生成一份名叫数字签名的字符串,这份数字签名能够充分证明是基于这张小纸条的。你可以这么理解,在现实中,你需要对某一份合同的签署,万一有人拿你曾经在其他地方留下的签名复制粘贴过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每一次签名的时候,故意在字迹当中留下一些同这份合同存在某种信息关联的小细节,通过对小细节的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签名有没有被移花接木。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结合就是为了生成这样一份有且仅针对这条小纸条有效的签名。第三步:小A将「明文的小纸条」、刚刚加密成功的「数字签名」,以及自己那把可以公布于众的「公钥」打包一起发给小B。第四步:当小B收这三样东西,首先会将明文的小纸条进行SHA256()处理,得到一个字符串,我们将其命名为“字符串2”。然后,小B使用小A公布的公钥,对发过来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另外一个“字符串1”。通过比对“字符串1”和“字符串2”的一致性,便可充分证明:小B接受到的小纸条就是小A发出来的小纸条,这张小纸条在中途没有被其他人所篡改;且这张小纸条确实是由小A所编辑。可以看得出来,加解密的过程几乎是一环套一环,中途任何环节被篡改,结果都是大相径庭。借助这一连串的机制,其实已经能够很好的在公开、匿名、彼此不信任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解决数字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这个环节可能确实有点难理解,现在,我需要你停下来,静下心,花上几分钟闭目慢慢回味其中设计精湛的地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以后,我们在这里回答一下前面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节点对区块的检验」检验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签名是否准确(是否被篡改)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输入值是否“有效”(是否使用过)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输入值的数字之和是否大于等于输出值的数字…# 重回“区块”和“区块链”的世界好了,对小纸条和交易记录的研究我们点到为止,其实信息量已经是巨大的了,让我们合上盖子,重回较大的实体、继续聊聊“区块”和“区块链”的话题。还记得,咱们在一开始讲到关于区块的特征吗?区块创造后被埋在地下,需要经过节点们马不停蹄的挖采、而且是凭运气的挖采才有可能获得——不仅仅如此,事实上他还有其他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说:凭空产生的区块在刚刚创建的时候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黑洞效应,它会尝试将这段时间全世界各个节点上产生的所有小纸条(交易记录)统统吸进来;在合上区块盖子之前,同时会在区块内放上一些数字货币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区块拥有一个唯一的ID,但它只会在这个区块被节点成功从地下挖出来之后创建。这个ID至少会跟「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以及「挖矿节点的运气值」等因素相关。既然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SHA256()函数”这个东西,这里不妨透露给大家:“区块ID = SHA256(‘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挖矿节点的运气值’+’…’)” ;基于先前掌握的知识,然后你应该知道区块内任意一张小纸条的信息稍微做改动、或者节点挖矿运气好一点坏一点等等,当前区块的ID都会 “ biu~ ”的发生改变。基于上述1、2点,如果阅读足够仔细的同学可能会有些头大。在文章开头为了更好的描述,我在设计简化区块链系统的时候故意模棱两可了几个概念,这也许已经误导到了部分同学。这里不得不停下来和你一起修正下之前在你大脑中已经构建的区块链世界观。我们前面讲道,“在节点的视野里,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建立在自己平行宇宙世界的神奇区块”。如何正确去理解这句话呢?——拥有上帝之眼的你,可以这么拆解问题、看待问题:同一个周期内,全网并不是产生唯一的一个区块等待挖掘;每个节点事实上都在周期性的创造区块和挖出区块;只是在某一个节点的视野里,它不能感知到另外一个节点上区块的产生。为何这里要特别强调“在某一个节点的视野里”,就是因为我们刚刚讲到,从区块的视角来说,区块的凭空产生,是基于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而从节点的视角来看,区块的凭空产生是基于当前节点区块链末尾的那个区块ID产生的。全网会尽力控制在一个周期内只有一个节点能够成功挖出区块,但是不能够完全避免多个节点同时挖出区块的可能性;如何尽力控制?比如说,当大伙挖矿的热情高涨、工作效率提高,区块会被埋在更深更广的地方等。简而言之,通过提高工作难度,来维持这个平衡。另外,值得注意的:产生区块、挖出区块、校验区块,他们的时间周期近乎相同。对于想从技术角度更加深入理解“区块”、“挖矿”本质的同学们,你们可以移步至我的专栏《探索比特币“挖矿”和“区块”的数学本质》,其中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和技术细节,相信阅读完那部分内容之后,你对区块链会有更加透彻的认知。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吃瓜群众,看完那边内容可能会让你更加困惑,如果你不是十分的喜欢追根究底的话,我建议你还是直接选择跳过那块吧。至少在我看来,即便少了那部分内容,也不影响我们去理解区块链的魅力。分叉现在,我们终于对“区块”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章开头讲的故事就可以继续展开来絮叨絮叨:假如几乎同一时间,「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节点和「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节点异口同声喊出来:“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其他节点也几乎同时参与了对这两个区块的校验,结果发现这俩都没毛病,各节点也开始犯困,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他们并不清楚最后哪一个区块应该会被主链接纳。算了!都连在自己区块链尾巴上吧,这时尴尬了,区块链硬生生的被分叉了!产生分叉你肯定在想,那还得了,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每个节点的区块以及他们整理维护的小纸条都将变得不一样,这已经严重违背了区块链世界里第一大最基本原则——所有节点共同维护同一份数据。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世界引入了一条新的规则——拥有最多区块的支链将是真正被认可有价值的,较短的支链将会被直接Kill掉。我们大伙都知道挖矿的过程存在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没有任何难度,把区块扔在人群中,必然同一时间发现区块的节点数量将大大增加,也就会产生无数的支链,通过这个例子,你大概也就能够明白,比特币的区块链世界为什么需要设置工作难度了吧),并且在计算机的硅基世界里,不可能出现所谓 “同时” 的概念,哪怕纳秒的差别,那也总是会有先后顺序。所以理论上,“分叉”的这种僵局很快会在下一个区块被挖掘出来(以及校验区块)的时候被打破,实在不行下下个,或者下下下个……总之机制可以让整个分叉的区块链世界迅速稳定下来。“分叉”这种僵局在确认下一个区块(以及校验小纸条)的时候被打破,从而整个区块链世界迅速稳定下来就上图而言,所有基于张衡路节点挖矿获得的区块以及后续区块的那条分支被视为有价值,最终会全部保留了下来;其他节点会统一效仿那个拥有更长分支链的节点所做的决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间,较短分支上的区块会立即丢弃,而里面的小纸条也会随之释放出来,被重新标记上“未确认”。“双花”与“51%攻击”你可能已经开始困惑或者有点兴奋,末尾几个区块的排序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时间差肯定会产生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这往往会给数据安全埋下一颗雷。一个最简单的假设——我记录的一张小纸条很不巧地被归在了一条较短的支链上,这条支链在竞争过程中理所当然输掉了比赛,区块被丢弃、小纸条被无情的贴上“未确认”的标签。在等待下次区块重新确认的过程中,这个时间差内,我,好像、似乎可以做点什么坏事 ԅ(¯﹃¯ԅ) ,就比如说“双花”(双花,花两次,双重支付的意思)你脑海中也许很快浮过的这样的构想,可不可能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触发双花问题的产生,从而让我不劳而获:假设有一个名叫X-Man的坏家伙,他控制了一个计算机节点,这个节点拥有比地球上任何一个节点算力都强大的计算机集群。首先,X-Man事先创造了一条独立的(不去广而告之)、含有比较多区块的链条。其中一个区块里放着“X-Man转账给X-Man 1000元”的纸条。接着,X-Man跟张三购买了一部手机,他在小纸条上记录下“X-Man转账给张三1000元”。张三已经比一般的卖家谨慎了,他在这条信息被三次确认后(即三个区块被真实挖出、校验和连接)才将手机给了X-Man。按照我们之前的理解,这条交易记录已经板上钉钉永远无法被串改。X-Man拿到手机之后,按下机房的开关,试图将先前已经创造的区块链条连接在自己这个节点区块链的末尾。大功告成,X-Man拥有了一条更长的区块链条,那些较短、存放着“X-Man转账给张三1000元”的区块链,以及在区块链世界里那则真实转账行为被一同成功销毁。(???)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too young too simple,区块链世界规则的制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健全很多,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区块的ID至少会跟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当前产生区块的时间戳以及挖矿节点的运气值等因素相关”。 在这里,正是因为打算连接到主链的过程中,主链会立马意识到,那条事先准备的链子(的第一个区块)的时间戳存在异常,不属于当前区块链世界里线性增长的时间戳,于是马上意识到这个事先准备的链子(的第一个区块)是无效的,需要重新计算。 在区块链的世界,重新计算的行为等同于把自己(节点)置身于同一个起跑线,跟世界上其他所有的节点一同竞争挖矿。你会说,我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不起,跟你竞争的对象并不是第五大道、南京西路、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某一个节点,而是全球所有算力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你拥有的算力永远都只是一个很小的子集。所以,根据区块链算力民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这个构想将永远不会成立。除非....你控制着全球51%的算力,这也就是区块链世界里另外一个著名的概念,叫做“51%攻击”,但这也仅仅是一个理论值,在真实世界里这样的攻击我个人觉得是很难发动起来的,这里面就牵涉到很多经济、哲学甚至政治的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X-Man为了回滚刚刚发生的一笔交易记录,成功发起了51%攻击,这意味着很快整个区块链系统将会崩盘,因为这次攻击已经严重伤害到人们对这套系统的信任,接着比特币开始暴跌至几乎一文不值;但是这个拥有51%算力的X-Man原本完完全全可以通过挖矿的方式获取更多收益,购买无数的iPhone手机。那他不是脑袋不是坏了还能是啥?对51%攻击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篇文章《什么是比特币51%攻击?》。至此,我觉得区块链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已经全部讲完了(除了挖矿内部实现原理,作为一个遗憾留在这里,有时间会完善掉),相信你已经对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另外,由于这篇文章采用了适当抽象、类举的叙事方式,中间或多或少有些地方会跟区块链底层严谨的技术实现有出入,欢迎大家来纠错。另外,也是受限于自己知识结构的缺失,这篇文章会随着我对区块链更深入认识后,随时进行修订,最后更新时间可参考该回答下方的时间戳。--问答部分去中心化的系统中,到底是谁在发行货币?是无限量发行吗?比特币的货币是通过挖矿(工作量证明)来发行的,总数量是通过程序写死了2100万个,而第一笔区块奖励也是硬编码写死的。矿工挖出一个区块所获得的奖励,每隔21万个区块将减少一半,按照平均10分钟挖出一个区块的执行效率,也就就说差不多每四年会锐减一次。2009年1月起每个区块奖励50个比特币,2012年11月减半为每个区块25个比特币,2016年7月减半为12.5个比特币。基于这个规则,到2140年,所有比特币(20,999,999,980)将全部发行完毕,之后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矿工节点的收益除了挖出区块以外还有哪些?矿工节点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挖出新区块的奖励;2)挖出新区块内所含交易的交易费。但就目前来说,一个区块内的交易费大概只占到矿工总收入的0.5%甚至更少,大部分收益主要还是来自于挖矿所得的比特币奖励。然而,随着挖矿奖励的递减,以及每个区块中包含的交易数量增加,交易费在矿工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加。在2140年之后,所有的矿工收益将完全由交易费构成。是不是只有成为节点才能进行交易?、钱包、尤其是轻钱包是不是也可以挖矿?这个问题是读者问出的,可能之前也有同学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但是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后来发现其实我也把概念混淆了。我一并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节点和钱包有一些更完整的理解和定义。详细请阅读我的专栏文章《区块链节点与钱包的分类、边际和使命,看这篇文章就足够了》参考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https://www.douban.com/note/624421270/图说区块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4306/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0469 什么是比特币51%攻击? http://8btc.com/article-1949-1.html区块链与新经济:数字货币2.0时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4497/詳解比特幣原理和運行機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seQcP77H4区块链是什么:从技术架构到哲学核心 https://v.qq.com/x/page/x0518nuh2z7_0.html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1206/深入理解比特幣的安全性及程式交易安全性與相關的密碼學原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1Tg3B_oKQ 深度了解区块链——拜占庭将军问题深入探讨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38061精通比特币-挖矿与共识 http://zhibimo.com/read/wang-miao/mastering-bitcoin/Chapter08.html编辑于 2022-08-16 09:47​赞同 6847​​55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Buy/Sell Bitcoin, Ether and Altcoins |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 Binance

Buy/Sell Bitcoin, Ether and Altcoins |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 Binance

Error 403 Forbidden - This request is blocked.

For security reasons you can't connect to the server for this app or website at this time.

It maybe that you have too many requests or the illegal request payload is identified as an attack.

Please try again later.